close
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10句話(上) 分類:
常常被保險五花八門的話術弄得團團轉嗎?業務員推銷產品時難免避重就
輕,快來看看這幾句他們不會當著你面說出來的話。
1.職業、身體狀況,一定要明確告知
「誠實是最好的原則」,在投保時尤其如此。
我們常聽到保險公司可能不收「帶病投保」,或是建築工人意外險保費遠
比祕書來得高等,這些都是保險公司精算過訂出的收費標準,如果投保時
隱瞞,或轉換工作時沒有更改繳費標準,到時保險公司有權利只依照比例
理賠。
例如從航空公司地勤人員轉任空姐,意外險的職業等級就從1轉到6,如果
仍只繳第1級保費,發生意外時,保險公司可能只會理賠部份保險金。同樣
道理,健康狀況也應誠實告知,假設業務員以「數年內不病發,保險公司
就不會發現」為由,鼓勵隱瞞病情,不只該嚴正拒絕,你還該重新考慮是
否該換個業務員。
2.外商公司一定好過本土?
其實,幾家傳統給人「外商」印象的保險公司,早已被轉售或獨立為外商
「子公司」。
子公司和分公司差別在哪裡?分公司和國外母公司財務相連,如果在台灣
經營績效不佳,連帶影響母公司獲利;子公司除了資金挹注外,大抵上和
母公司是兩個獨立經營的個體,若發生問題,母公司不須負擔連帶責任。
歷經本土、外商保險公司,明台產險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李柏松深知兩
廂業務員的說辭,「外商公司當然會告訴你財務和國外母公司相連,比較
保險,本土企業則會強調根留台灣,」但他認為,只要財務穩健,經營績
效優良,不該因本國、外商而有所偏重,選購保險時,業務員本身誠信可
靠、能充分告知保單權益義務更重要。
3.民國91年以前買的保險,別輕易解約
業務員告訴你,之前買的保單報酬率不夠高,要你解約改買公司獲利更高
的新投資型商品,該不該聽?
其實,保險是長期契約,一般來說中途解約都不會划算。擁有十多年保險
資歷、《聰明買保險》的作者劉鳳和認為,民國91年之前購買的保險,更
不該輕易解約。如果業務員用盡各種理由,說服你放棄過去商品,可以合
理懷疑:公司政策和佣金利誘,會不會是他這樣做的理由?
其中關鍵在銀行預定利率的變化。民國91年以前,銀行預定利率較高,保
費相對較便宜,之後利率一路下跌,保險公司基於成本考量,也跟著調漲
保費,業務員要客戶解約儲蓄險,改買投資風險由客戶自負的投資型保
單,為了就是不願意負擔利率調整後的利差。
通常解約後改買其他險種,保費會較貴。劉鳳和提醒,有些業務員會玩弄
文字遊戲,告訴你保費並沒有增加,那就要注意保障內容是否縮水。有時
涉及不同險種比較,你未必在行,可找另一家公司的業務員詳加解說,絕
對有助於判斷。
4.小心投資型保單吃掉你的保障
「月繳數千元,幾百檔投資標的任你選!投資型商品每月保費還能調整,
手頭緊時可以少繳一些?」
「我們免費提供1年N次投資標的轉換免手續費,到銀行買基金,每次轉換
都要錢!」
這些都是保險公司招攬保戶時常用話術。但仔細分析,這些保險公司提供
的「方便」並不等於「必要」,以轉換投資標的來說,理財專家會鼓勵你
將持有每檔基金的時間拉長,畢竟滾石不生苔,長期投資才能享有複利效
果。
其次,如果你的保單才月繳5,000元,業務員卻把數百檔基金清單攤在面
前,告訴你可以「隨意連結」,除了投資金額太少,沒有分散標的的必要
外,你還可以反問業務員,這麼多檔基金,他到底花多少時間研究?業務
員真的了解每檔基金的風險屬性嗎?為了確保徹底了解每檔投資標的屬
性,安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順才就建議投資人,投資型保單連結基金,
最好別超過3檔。
最嚴重的情況是,如果繳費習慣太隨性,加上投資失利,帳戶額度不足,
還可能侵蝕到壽險的保障,箇中細節,一定要小心。
5.投資型保單絕無「獲利保證」
投資型保單的概念是「投資」+「保險」,部份保費連結基金,虧損或賺
錢都由保戶負擔,所以絕對沒有「保證獲利」這回事。
許多業務員為了增加保戶購買意願,會拿出投資績效表,告訴你這些基金
是公司特別為客戶「精選」的,年獲利20%,甚至30%、40%以上。
但這些高報酬的基金通常伴隨高風險,業務員秀出來的只是過去績效,不
代表未來成果。如果你知道在投資市場中要分散風險,也該把同樣標準用
在保單標的選擇上。理性考慮自身需求、評估能承擔的風險,別被績效表
上漂亮的數字迷惑了。
6.人情保單,買不得!
你為什麼買這張保單?
「我的表姊剛好在壽險公司工作」「我的業務員是大學最好的朋友,我相
信他!」
一點不誇張,被問到投保理由,「為了人情」,這最常見的答案,常令理
財專家們搖頭嘆氣。
「『反正他是我朋友、親人,不會騙我』,這種人情重於專業的錯誤觀
念,常常是糾紛原由,」新光人壽海外事業部襄理林英儒分析,保戶常因
自己不懂保單、被誤導而不自知,甚至連條款、要保書都沒看清楚,章就
豪氣干雲地蓋下去了。
買保險一定要做功課,專有名詞不懂就要問到清楚,因為交情放水
,或是覺得不買趕不上流行,都是要不得的錯誤觀念。根據統計,新進保
險業務員定著率(1年後還留在原職位上,沒有調職或離職)只有5成左
右,社會新鮮人更低,光存著「幫朋友忙」的心態,很可能繳數萬元保費
後,幾個月朋友就離職,你卻被綁上20年的約,吃不了、兜著走。
常常被保險五花八門的話術弄得團團轉嗎?業務員推銷產品時難免避重就
輕,快來看看這幾句他們不會當著你面說出來的話。
1.職業、身體狀況,一定要明確告知
「誠實是最好的原則」,在投保時尤其如此。
我們常聽到保險公司可能不收「帶病投保」,或是建築工人意外險保費遠
比祕書來得高等,這些都是保險公司精算過訂出的收費標準,如果投保時
隱瞞,或轉換工作時沒有更改繳費標準,到時保險公司有權利只依照比例
理賠。
例如從航空公司地勤人員轉任空姐,意外險的職業等級就從1轉到6,如果
仍只繳第1級保費,發生意外時,保險公司可能只會理賠部份保險金。同樣
道理,健康狀況也應誠實告知,假設業務員以「數年內不病發,保險公司
就不會發現」為由,鼓勵隱瞞病情,不只該嚴正拒絕,你還該重新考慮是
否該換個業務員。
2.外商公司一定好過本土?
其實,幾家傳統給人「外商」印象的保險公司,早已被轉售或獨立為外商
「子公司」。
子公司和分公司差別在哪裡?分公司和國外母公司財務相連,如果在台灣
經營績效不佳,連帶影響母公司獲利;子公司除了資金挹注外,大抵上和
母公司是兩個獨立經營的個體,若發生問題,母公司不須負擔連帶責任。
歷經本土、外商保險公司,明台產險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李柏松深知兩
廂業務員的說辭,「外商公司當然會告訴你財務和國外母公司相連,比較
保險,本土企業則會強調根留台灣,」但他認為,只要財務穩健,經營績
效優良,不該因本國、外商而有所偏重,選購保險時,業務員本身誠信可
靠、能充分告知保單權益義務更重要。
3.民國91年以前買的保險,別輕易解約
業務員告訴你,之前買的保單報酬率不夠高,要你解約改買公司獲利更高
的新投資型商品,該不該聽?
其實,保險是長期契約,一般來說中途解約都不會划算。擁有十多年保險
資歷、《聰明買保險》的作者劉鳳和認為,民國91年之前購買的保險,更
不該輕易解約。如果業務員用盡各種理由,說服你放棄過去商品,可以合
理懷疑:公司政策和佣金利誘,會不會是他這樣做的理由?
其中關鍵在銀行預定利率的變化。民國91年以前,銀行預定利率較高,保
費相對較便宜,之後利率一路下跌,保險公司基於成本考量,也跟著調漲
保費,業務員要客戶解約儲蓄險,改買投資風險由客戶自負的投資型保
單,為了就是不願意負擔利率調整後的利差。
通常解約後改買其他險種,保費會較貴。劉鳳和提醒,有些業務員會玩弄
文字遊戲,告訴你保費並沒有增加,那就要注意保障內容是否縮水。有時
涉及不同險種比較,你未必在行,可找另一家公司的業務員詳加解說,絕
對有助於判斷。
4.小心投資型保單吃掉你的保障
「月繳數千元,幾百檔投資標的任你選!投資型商品每月保費還能調整,
手頭緊時可以少繳一些?」
「我們免費提供1年N次投資標的轉換免手續費,到銀行買基金,每次轉換
都要錢!」
這些都是保險公司招攬保戶時常用話術。但仔細分析,這些保險公司提供
的「方便」並不等於「必要」,以轉換投資標的來說,理財專家會鼓勵你
將持有每檔基金的時間拉長,畢竟滾石不生苔,長期投資才能享有複利效
果。
其次,如果你的保單才月繳5,000元,業務員卻把數百檔基金清單攤在面
前,告訴你可以「隨意連結」,除了投資金額太少,沒有分散標的的必要
外,你還可以反問業務員,這麼多檔基金,他到底花多少時間研究?業務
員真的了解每檔基金的風險屬性嗎?為了確保徹底了解每檔投資標的屬
性,安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順才就建議投資人,投資型保單連結基金,
最好別超過3檔。
最嚴重的情況是,如果繳費習慣太隨性,加上投資失利,帳戶額度不足,
還可能侵蝕到壽險的保障,箇中細節,一定要小心。
5.投資型保單絕無「獲利保證」
投資型保單的概念是「投資」+「保險」,部份保費連結基金,虧損或賺
錢都由保戶負擔,所以絕對沒有「保證獲利」這回事。
許多業務員為了增加保戶購買意願,會拿出投資績效表,告訴你這些基金
是公司特別為客戶「精選」的,年獲利20%,甚至30%、40%以上。
但這些高報酬的基金通常伴隨高風險,業務員秀出來的只是過去績效,不
代表未來成果。如果你知道在投資市場中要分散風險,也該把同樣標準用
在保單標的選擇上。理性考慮自身需求、評估能承擔的風險,別被績效表
上漂亮的數字迷惑了。
6.人情保單,買不得!
你為什麼買這張保單?
「我的表姊剛好在壽險公司工作」「我的業務員是大學最好的朋友,我相
信他!」
一點不誇張,被問到投保理由,「為了人情」,這最常見的答案,常令理
財專家們搖頭嘆氣。
「『反正他是我朋友、親人,不會騙我』,這種人情重於專業的錯誤觀
念,常常是糾紛原由,」新光人壽海外事業部襄理林英儒分析,保戶常因
自己不懂保單、被誤導而不自知,甚至連條款、要保書都沒看清楚,章就
豪氣干雲地蓋下去了。
買保險一定要做功課,專有名詞不懂就要問到清楚,因為交情放水
,或是覺得不買趕不上流行,都是要不得的錯誤觀念。根據統計,新進保
險業務員定著率(1年後還留在原職位上,沒有調職或離職)只有5成左
右,社會新鮮人更低,光存著「幫朋友忙」的心態,很可能繳數萬元保費
後,幾個月朋友就離職,你卻被綁上20年的約,吃不了、兜著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